淨零排放 Net Zero |碳排放|綠能與環境|Kiwi Half 半熟奇異果
ESG, 碳足跡, 碳排放 , 溫室氣體, 碳中和 , 負碳排, 碳盤查 CFV, 碳關稅
說明
減碳是全球關注的議題,隨著徵收碳排費更是直接影響營運變化,各組織開始考量排出溫室氣體造成的影響,從碳中和及淨零碳排鎖定碳排的問題,而歐盟從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針對部分產業要求繳交碳費,並將於 2026 年開始對高碳排產業課徵關稅,進口商則是每季申報提交進口品的碳排放量,台灣宣示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
碳排放
1. 淨零排放 Net Zero / 淨零碳排 Net Zero CO2 Emissions
在一定時間內達成平衡,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扣除人為移除的量等於零,或總排放量趨近零值,我們才可能在氣候變遷中生存。淨零排放是針對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氫氟碳化合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三氟化氮),淨零碳排則是針對二氧化碳
2. 碳足跡 Carbon Footprint
一個事件或產品在製造的整段生命週期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開採、製造、運輸甚至廢棄處理或回收時
3. 碳排放 Carbon Emission / 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 (GHG)
在人類製造生產的過程中 (直接/間接) 產生的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中定義的溫室氣體為指的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七大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氫氟碳化合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三氟化氮)
4.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透過節能、低碳、減碳、綠化、綠能等方法去抵銷二氧化碳排放量後,達到碳排等於零,而氣候中性(Climate Neutral)則考慮到區域的物理效應等延伸影響
5. 負碳排 Carbon Negative
透過節能、低碳、減碳、綠化、綠能等方法去抵銷二氧化碳排放量後,達到碳排小於零,負碳排只有計算二氧化碳,而氣候正效應(Climate Positive)則包含了所有溫室氣體
碳量化及交易
1. 碳盤查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 (CFV)
溫室氣體排放源可以分成3 大範疇,分別為直接排放、間接排放、其他間接排放。
- 範疇1. 直接排放 : 系統設備、製程段、運輸等活動直接排出的二氧化碳
- 範疇2. 間接排放 : 因為能源利用間接產生造成的二氧化碳,如電能、熱能等利用
- 範疇3. 其他間接排放 : 營運外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如人員流動、產品生命週期
2. 碳費
依碳排放量來徵收碳費,就像電費
3. 碳定價 Carbon Pricing
對二氧化碳排放去制定的一種價格,常見為碳稅及碳排放交易系統
- 碳稅 Carbon Tax
針對造成碳排放的產品(包含服務)課徵的稅,也是碳定價的一種 - 碳交易 / 碳排放權交易系統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TS)
碳交易是由政府設立總量管制的碳排放量,ETS是減碳政策交易的工具,在碳交易體系中的組織有規定的配額,通過組織的碳排狀況可買賣配額,而碳交易是以核證減排量CER透過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進行買賣(每噸二氧化碳為單位) 來達到排放標準
4. 碳關稅 / 碳邊境稅 Carbon Border Tax
在進口高碳排產品時所徵收的稅,關稅隨著產品製造過程的碳排越多則越高
5. 碳權 / 總量管制與交易 Cap and Trade / 碳信用 Carbon Credit
碳權概念就像憑證,其中的定價機制分別為總量管制與交易及碳信用,計量單位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
- 總量管制與交易 : 由政府規定市場中的每年排放額度,讓企業可以進行碳交易
- 碳信用 : 在減碳時,獲得交易市場的碳信用額度。碳信用又延伸為核證減排量(CER)及自願減排量(VER),CER為政府的強制性減排交易指標,VER是自願市場交易中的碳信用額,由第三方認證的減排量
5. 碳補償 Carbon Offset
碳中和中,用來抵銷碳排放量的方式,也可透過購買碳額度的方式進行補償,像是人員流動造成的碳足跡通過環境綠化等行為進行碳補償
6. 碳洩漏 Carbon Leakage
組職將產線移轉至政策較寬鬆的國家,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國家多會以碳關稅解決碳洩漏的問題
Sources
- 經濟部淨零辦公室
- Paris Agreement. United Nations Treaty Collection